会员申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四川省微电影艺术协会官网

行业动态

重工业电影是否等同于“票房灵药”?

2017-09-14

总投资额30亿元、三部连拍、《指环王》制片人加持……由乌尔善执导、目前华语电影投资最大的《封神三部曲》终于有了新动态,影片的选角工作现正在全球华人范围内展开。另一边,由管虎导演、再现淞沪会战英雄事迹的新片《八佰》也于9日正式开机。两部电影尽管题材、类型不同,但它们均指向同一个目标:打造中国“重工业”电影。

从今年春天开始,“重工业”概念被中国电影人屡屡提及,刷新票房纪录的《战狼II》更被视为中国“重工业电影”迈出的一大步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多次提到,中国电影要形成“重工业产品推进,轻工业产品跟进”的格局。


那么,在中国电影界尚属新概念的“重工业电影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
为何它被认为是大势所趋?

重工业电影的崛起,能给华语电影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?


近日,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展开解析。

现象:一线导演押宝“重工业”

早在今年6月,乌尔善就宣布《封神三部曲》将于2018年开机,消息一出便吸引了众人目光,他希望借“封神”故事,拍出能媲美《指环王》的华语电影“超级大片”。据悉,该系列电影前期筹备已进行三年,采取三部连拍的模式,分别在2020、2021、2022年暑期档上映。该片出品方北京文化即为《战狼2》的出品方之一。和《战狼II》类似,“封神”系列几乎请来了电影圈最有分量的主创团队:《指环王》制片人巴里·M·奥斯本担任剧本顾问,美国著名编剧、李安的长期合作者詹姆士·沙姆斯和芦苇共同担任剧本顾问……


此次,乌尔善还选择了“海选”的方式,面向全球华人招募演员。日前在接受采访时,乌尔善说,电影不太可能启用流量明星,“电影拍摄期长达一年半到两年,且战争戏份较多,流量明星做不到长期扎在片场,也怕不小心摔坏他们的脸。”

管虎新片《八佰》的规模和制作水准也有望刷新华语战争类型片的纪录。据透露,为了更有视觉冲击力,影片全程采用行业内最顶尖的ALEXA IMAX 65毫米数字摄影机拍摄,属华语电影界首例。此外,《八佰》剧组更不惜人工开凿了一条仿真苏州河,真砖实瓦地对建筑场景进行1∶1复制。

纵览国内几大电影公司发布的计划片单,主打均为重工业影片:华谊兄弟出品、冯小刚新片《芳华》在没有明星加持的情况下,过亿的投资成本绝大多数用于视效场面;在万达的片单中,陆川监制的《钢铁镇:龙族之战》和《寻龙诀2》也属重工业影片范畴;乐视影业则手握徐克监制、袁和平执导的《奇门遁甲》以及《神雕侠侣》《影》三大IP。一时间,似乎业内都在“押宝”重工业电影,认为它是唯一能和进口片缩小体量差距的关键。

本质: “重”在专业,不在明星

究竟什么是“重工业电影”?事实上,所谓的“重工业”并非新概念,只不过以前业内都是以“大片”的说法替代的。

自《卧虎藏龙》起,华语电影人已开始发力打造“大片”。“所谓的华语‘大片’,多指整合华语电影精英甚至部分世界电影精英,来共同打造的华语影片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说,“它们不但树立了华语电影品牌,对引领华语电影美学和产业朝世界电影潮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。”但在2000年前后,打出“大制作+大明星”等旗号的“华语大片”多聚焦武侠等题材,扎堆生产导致审美疲劳,在以喜剧片、爱情片为主的“轻工业”电影不断刷新票房新高后,“大片”一度成为了“过时”的宣传口径。


如今,再次被业界提及的“重工业”电影,衡量指标又有何新变化?“一起拍电影”创始人张志远给出了几个关键词--大场面、大制作、大视效,“过去中国拍电影像‘作坊式生产’,但未来电影产业需要达到更高的专业化程度。这样的转变意味着电影产业的升级,科幻片《三体》为什么拍不出来?是因为国内的导演及团队目前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。”导演王晶认为,相较以往讲“大投资”的“华语大片”,重工业电影更讲究“高度专业”,“除了专业,还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雕琢。”

导演乌尔善也提到,他本意是拍一部按工业化标准生产的电影作品。据他的解释,所谓工业化指的是效仿工业生产的标准体系,具体指标,包含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、类型化创作。

分析:“重工业”并非票房灵药

在“重工业电影”的潮流下,导演冯小刚也给业内提了个醒:“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,对电影技术与特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,特别需要打造电影圈的‘蓝翔技校’。”

导演陆川对此深有体会,日前《猩球崛起3:终极之战》的片方在京揭秘了该片的特效技术,陆川作为中方嘉宾出席,“现在,国内还没有出现动作捕捉和特效结合技术方面的大师级人物,电影《九层妖塔》拍摄时,有一些怪物场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演员,我只好亲自上阵演了所有怪物”。《绣春刀》导演路阳认为,未来利用特效来帮助视觉呈现是大势所趋,“技术只是手段,关键还是要靠创作者的逻辑与创造力,才能让电影更加好看”。制片人安晓芬预测,重工业电影的发展会提高华语电影的门槛,让这几年蜂拥而至的小公司“知难而退”,“因为重工业电影需要更为专业的技术和流程化管理”。


那么,重工业电影是否等同于“票房灵药”呢?对此,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安晓芬说:“《摔跤吧!爸爸》便没有任何‘重工业’的痕迹,踏踏实实讲故事,让观众感受到努力向上的力量,也会有高票房。”在她看来,重工业电影会是一种趋势,但未来电影市场还会走向多样化、分众化,“当然,主打视效牌的重工业电影,能把在手机或者家庭影院中观影的大部分观众拉回到影院里,毕竟它更适合在影院观看。”

原文标题:“重工业电影”成大势所趋?


(四川微电影网编辑:肖尧)

剧本排行榜

活动